~最新消息~
110年本社書目已全部推出

目前分類:翔風文化~Knowledge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圖為~實證主義學派奧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孔德」舊譯「喀謨德」,原先採英式發音而非法式)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

奧古斯特·孔德

19世紀,法國社會學家奧古斯特·孔德將科學實驗的方法應用於社會科學領域。孔德強調社會現象及人類行為之研究,必須以嚴謹的科學方法為基礎,始可得客觀的研究發現,否則就沒有社會現象的社會知識。其曾謂:「沒有實證研究方法,即沒有社會現象的真實知識。」

犯罪學的實證學派也出現於19世紀中,主張運用科學方法去研究犯罪行為的原因。此時期的研究大多發現,犯罪是出於一些個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無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犯罪學實證主義大致可分為生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向;各學者所提出的犯罪成因解釋和犯罪預防方法,也就帶有各自學門的色彩。

二.105年翔風犯罪學精選試題第5講開講囉!!!!!(請讀者跟上課程進度)

http://wenyan441.pixnet.net/…/386433094-105%e7%b2%be%e9%81%…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犯罪學實證學派最早期的代表人物-義大利三聖」之一

圖一為:切薩雷·龍勃羅梭

Lombroso-切薩雷·龍勃羅梭
切薩雷·龍勃羅梭(Cesare Lombroso,1835年11月6日—1909年10月15日),台灣譯為龍布羅梭,為義大利犯罪學家、精神病學家,刑事人類學派的創始人。他摒棄古典學派認為犯罪源於人的自由意志和功利主義的理論,而是強調生理因素對犯罪的影響。他重視對罪犯的生理解剖的研究,比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關係,從犯罪人和精神病人的顱相、體格等生理特徵判斷犯罪的傾向。他所提出最有名的概念是「生來犯罪人」。

代表著作:

(一)1876年出版『犯罪人』
(二)1911年出版『犯罪原因與其治療』

理論要點:


一.犯罪者具有遺傳(隔代遺傳)。
二.犯罪人的身體回復較原始之祖型再現的證明。
三.犯罪生理特徵透過『間接遺傳』『直接遺傳』而來。
四.遺傳因素,社會環境等亦有可能影響犯罪。
五.龍氏認為遺傳的生理因素是犯罪的主因,亦認為環境可以影響犯罪行為。
(在晚年比較成熟的思想裡,認為犯罪的原因,環境的因素大於生物或人類學的因素)

Note:犯罪生物因素~犯罪人分類:
1.生來犯罪人:祖型重現和較退化及低等的人類。
2.含有犯罪因子者:與生來犯罪人不同,無祖型再現特徵。
3.心神喪失犯罪人:經常從事衝動性極殘忍的犯罪行為。
4.激情犯罪人:有高度的情操-廉潔。而他們可能殺死任何對他們不忠實的人。
5.偶發犯:稱假犯罪人,卻因特殊原因犯罪。

生平:
龍勃羅梭生於維羅納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曾在帕多瓦大學、維也納大學和巴黎大學學習語言和文學。後改變志向成為了一名軍醫。1866年他擔任帕維亞大學的客座講師。此後他注意在戰場上收集戰士和平民的顱骨,逐漸擴展到從精神病院和監獄收集去世的精神病人和罪犯的顱骨。1871年成為佩薩羅地區精神病院院長。1878年任都靈大學法醫學教授。

主要理論:
龍勃羅梭的主要理論認為犯罪是由多種生理反常導致的,他推測犯罪行為代表著一種返祖性,罪犯應該具有類似類人猿的形態和構造,這些生物學上的缺陷導致罪犯和現代社會和文明產生衝突。經過多年對正常人和罪犯的研究,龍勃羅梭認為這種「生來犯罪人」可以從解剖學上得到確認,罪犯多具有有坡度的前額,不同尋常的耳朵,不對稱的面部,格外長的手臂以及其他的「生理特徵」,某一類罪犯還對應著某一類特殊的生理特徵。龍勃羅梭還認為罪犯有較為遲鈍的痛感,更為敏銳的視力,缺少道德感,更為粗魯和殘忍。除去描述了「天生的犯罪性」的特徵外,龍勃羅梭還描述了「偶然的犯罪性」指的在衝動下會引起犯罪的特徵。

龍勃羅梭的研究方法是診斷性和描述性的,帶有對顱骨尺寸和其他部位的詳細測量與細節,他並沒有使用統計方法來分析犯罪者和常人的區別。雖然在他的晚年認識到某些心理和社會因素對犯罪的影響,但總體上傾向於犯罪顱相學。龍勃羅梭的理論在歐洲遭到了批判,在美國則比較被接受。1913年勾林(Charles Buckman Goring)發表了《英國罪犯:統計學研究》,指出了犯罪者和常人並無顯著的生理上差異,反駁了龍勃羅梭的觀點。

 

105年精選試題-犯罪學考試用有聲書資料參考網站: http://wenyan441.pixnet.net/blog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典學派~圖一為:切薩雷·貝卡里亞或譯貝加利亞
Cesare_Beccaria 1738-圖為切薩雷 貝卡里亞或譯貝加利亞

犯罪學的古典學派出現於18世紀中後葉,歐洲各國刑事改革浪潮中。監獄被設計出來作為替代中世紀各種酷刑的懲罰方法,諸般人權呼聲與刑罰執行上的變革相繼出現,獵巫、刑求逼供、糾問訴訟等制度相繼被廢除。大尺度的發展,便是法國大革命後所提出的人權宣言、美國制憲會議所提出的憲法權利清單等等。

圖為:切薩雷·貝卡里亞或譯貝加利亞(Cesare Beccaria 1738年3月15日 – 1794年11月28日)是義大利法學家、哲學家、政治家。他以作品《論犯罪與刑罰》(1764年)而聞名,在此書中他深刻批評刑求、酷刑與死刑,成為現代刑法學的奠基之作。

18世紀中後葉的古典學派是建基於功利主義哲學。貝加利亞、邊沁及其他的古典學派思想家認為:
1.人擁有決定自已行動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樂主義者,他尋求自己定義的快樂之最大化避免痛苦,亦即一種「理性盤算」,會在行動前計算為此所付出的和從中得到的,然後才決定行動與否——這種觀點明顯源於功利主義的哲學;但它同時忽略了行為的非理性及無意識的因素。
3.(嚴厲的)刑罰會增加一個行為的成本,驅使人遠離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確定(即:確定會發生)的懲罰,越能嚇阻犯罪。

過了兩百五十年之後的今天,回頭審視古典犯罪學派的理論,可以評價為:當時的哲學家與法學家們憑著自身對社會、人類、尤其對犯罪人的觀察,提出了一套解釋的命題。這套命題在當時,由於人類行為科學的實證研究尚不發達,因此欠缺客觀的證據。不過隨著兩百五十年來實證研究的日益發達,這些命題逐漸得到犯罪生物學、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上的支持或反對證據。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提供筆記~~

我國女性犯罪現象之特性、趨勢及解釋個理論為何?

一.女性犯罪現象之特性:

  1. 官方統計:

    近年女性犯罪者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無論哪種犯罪或哪個年齡層,男性的犯罪人數均高出女性居多,尤其以暴力犯罪方面,反之,愈不需要使用暴力的犯罪,男女差異的比例越小。

     

    結論:

    (1).女性犯罪近年來有升高的趨勢。

    (2).無論哪個年齡層犯罪,男性人數均高於女性。

     

  2. 自陳偏差行為統計:

    男性從事偏差行為的比率大都比女性高。當偏差行為愈為嚴重或需要使用更多力量時,性別比例也隨之增大。

 二.女性犯罪現象之趨勢:

  1. 女性僅以相當低微的比例參與偏差行為。

  2. 男性參與犯罪的比率遠高於女性,且比例隨著犯罪或偏差行為的嚴重性與力量的使用性呈現正相關。

 影響不同性別的人犯罪行為之因素:

  1. 社經地位: 女性社經地位較低,較少參與公開層面。

  2. 體質因素:女性體力較弱,犯罪相對減少。

  3. 生活本質層面:女性較禁慾,且具『母性愛』天性。

  4. 年齡因素:女性犯罪以中高年齡層居多,而男性各個年齡層皆有。

  5. 傳統禮教:傳統以來男尊女卑觀念,女性在社會上交際機會較少,犯罪機會相對減少。

 四.近年女性犯罪者人數增加因素:

  1. 研究顯示女性犯罪主因:

    家庭功能不健全、薄弱的學校依附、接觸偏差與犯罪朋友、不穩定的婚姻關係、偏差嗜好、生命事件影響等。

  2. 台灣女性犯罪人佔全部極小部分(5%),近年有增加的趨勢。

 五.女性犯罪理論:

  1. 大部分犯罪理論皆以男性發展為主,但亦可解釋在女性犯罪上。而女性犯罪率的變化及特殊的犯罪型態也產生女性犯罪理論:

1. 龍布羅梭之『男性氣概假設』:

犯了罪的女性有較類似於男性的外表、感情和氣概。

 

2.波拉克(1950)『俠義精神假設』:

  (1).其犯罪行為因刑事司法機構不願對他們採取任何行動而受到掩飾

而成為看不見一群的犯罪者。而有如冰山只浮出一角,故亦稱為

冰山理論

 

3.(1950~1960年代):

犯罪學者認為女性青少年犯罪是因疏離了家庭,情感受到困擾的一群,其追求犯罪補償分崩離析的個人生活。

 

4.性別平等主義:

  1970年代受到艾得勒犯罪中的姊妹西蒙現代女性與犯罪二書影響,

  產生性別平等主義理論1970年代美國女性犯罪之所以增加,係因社經

  地位提升,社會角色改變,使得新女性犯罪大幅增加的結果。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圖為105年犯罪學精選試題~~犯罪測量之主要目的:

犯罪測量之主要目的

 

二. 考試用有聲書資料參考網站:
http://wenyan441.pixnet.net/blog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圖為英儒邊沁1748 - 1832

圖為英儒邊沁~傑尼米•邊沁(Jeremy Bentham)是功利主義的創始人

 

 傑尼米邊沁(Jeremy Bentham)是功利主義的創始人。

他的成名作是《政府論片斷》(1776),他在其中尖銳地反駁了守舊派對英國憲法的美化,揭露了這部憲法的缺陷。在他的代表作《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中,功利主義的原則第一次得到明確的表達。邊沁在實踐上是激進的社會改革者,他反對君主制,提倡普選制度。他對被壓迫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心,他制定了監獄改革計畫,並親自擔任典獄長實施之,他支持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實驗,還為農民創辦了節儉銀行

 

二.105年犯罪學精選試題開講囉!!!!!(請留意您的信箱)

 

 http://wenyan441.pixnet.net/blog/post/386433094-105%e7%b2%be%e9%81%b8%e8%a9%a6%e9%a1%8c-%e7%8a%af%e7%bd%aa%e5%ad%b8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