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四等監獄學出題及答題評論:

(一)105年考題:

1.累(再)犯受刑人由於具獨特之犯罪歷程,造成矯正實務管理上之困境為何?為避免犯罪之惡性循環,監所應施予何種妥善對策?

2.1974年馬丁生(Martinson)曾對矯治模式發表何種震撼性聲明?支持學者以何理由予以反擊? 此事件雖因評量標準不同,難獲一致結論,請試以矯正處遇之觀點加以論述。

3.監獄配發之槍枝彈藥應如何加強管理?其使用之時機與使用時應行注意原則,請分別加以說明。

4.由於竊盜犯罪受刑之矯正處遇並未完全走向專業化,試問竊盜犯罪受刑人具有何種特色?其在監執行面臨之困境為何?其提出具體有效之對策。

(二)出題落點:今年題目全未超出傳統原著林茂榮與楊士隆二位學者合著之「犯罪矯治原理與實務」一書,其在傳統考題上有第一題及第四題皆為平日之「標題式」考題,考生容易發揮,其內容只要不違反點子多的答案型態大多能得到高分,而甫由警大教授賴擁連修訂完成之「21世紀監獄學」卻並未出現相關新的題型,故屬單一學派毫無疑問。而楊士隆與林健陽教授之「犯罪矯治問題與對策」一書亦在竊盜受刑人一題中更顯重要,但本出版社仍早已收錄未成問題。

(三)同學們較為吃力者為第二題及第三題,但仍然是技術問題,以第二題而言:

1.所謂「馬丁生炸彈」其實在古版的「「21世紀監獄學」中早已論及標準解釋:1974年,美國學者馬丁森受紐約市長邀請,進行矯治成效研究,根據馬丁森與其助理蒐集1945年到1967年的矯治計畫評估報告約一仟餘篇,經剔除不符合科學原則及方法論之研究後僅二三一篇,結果發現 「除少數或獨特的案例外,矯治的努力對於再犯的降低並無顯著的成效。」後人泛稱為「矯治無效論」。【黃師-名詞解釋】

2.其他學者的反面意見,例如以下學者之說明,但皆非馬氏之意見:

 (1)美國刑罰學者華德。從1967年開始在加州矯治機構對1000名受刑人做長達三年的追蹤調查,所得的結論是,監獄矯治處遇對參與的受刑人有負面的影響:對處遇人員較不友善、違規記錄較多、違反假釋條件較高、出監後短期再犯率較高、假釋中犯重罪較多。故學者感嘆,國家社會投注大量經費於犯罪矯正,其效益令人存疑。

 (2)美國加州少年局的「在監適應論」該局研究發現受刑人在監期間之各項輔導計劃對其出獄後之再犯率並無顯著的影響。輔導教誨唯一的效果是有助於受刑人在監獄內的適應

(3)學術界的普遍評論:例如矯治模式在理論及實務上存有巨大的缺陷、矯治模式根本行不通等等。

3.故本題答題重心在正面評價與結論,並非以上之負面評價,請同學細心體會。

(四)第三題之出題,有同學察覺與「高雄事件」息息相關,故認為答題應該在實務範圍內,故亦有同學之答題出現監獄行刑法第24條及細則第32條之答法,但學者早在民國96年已有出題題示了相關題型,故仍應落在林、楊二師的標準教材裡,我們一起來觀摩一下:「矯正機構的戒護安全管理,有使用武力的必要,但必須合法及適當的使用。適當或不適當的使用武力常引起訴訟。為求戒護管理得當,請就一般非致命性的武器使用,說明其應注意的原則。 【96年(二)四等監所管理員】,故舊題要研究,本社一樣早已收錄及整編在17章。

(五)雖然第一天的考題有打擊了一些同學的士氣,但仍請同學努力不懈,雖然考生不可能像本社一樣的透視研究,但同學只要用心作答,一樣能有好成績,請繼續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yan4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